- 周治兴;祁近泉;
<正> 根据TB1449—82机车用直流电机基本技术条件和TB1704—86机车用直流电机试验方法的规定,直流牵引电动机在例行试验中,规定每台电机均应作一小时直流工况的发热实验,即输入电机的冷却空气的风压和风量符合设计要求,在小时负载工况下,电机实际运行一小时,测量电枢绕组、主极绕组、换向极绕组(包括补偿绕组)发热情况,计算出各绕组温升值是否符合设计所选
1987年02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世忠;
<正> 1983年下半年开始,我厂与机械部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合作,共同进行zQ800—1和ZQ650—1牵引电机电枢绝缘结构的可靠性评定试验,经过两年多的工作,试验已于1986年上半年结束,随后整理出试验数据,计算试验结果并通过了研究所的鉴定。这是在我国首次开展干线电力机车牵引电机绝缘结构的耐热性评定试验。本文结合这次试验结果,就绝缘结构可靠性评定试验有关问题谈一些肤浅的看法,供参考。一、概述在构成牵引电机的导体、磁路、绝缘和机械结构等部分中,绝缘结构属于最薄弱的环节,牵引电机的最常见的故障是绝缘破
1987年02期 5-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杜显益;
<正> 一、原始情况电力机车旁承簧,系直径40毫米60Si_2Mn弹簧钢卷制而成。卷制前在重油炉内加热,炉温控制在1050~1100℃。卷制后立即整形,当弹簧温度在860~880℃时,淬入20~60℃水中,不采用二次加热淬火方法。在一次生产中,弹簧经加热卷制淬火后,发现外图表面有鱼鳞状裂缝(见图1)。经
1987年02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常家华;
<正> 一、概述 8K型机车辅助回路供电电源,采用了静止变流器装置,该装置为交一直一交变流器,可将机车上的单相交流整成直流再逆变成三相工频交流(380伏)取代了旋转劈相机。该变流器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见图1) 1.一个半控整流器,GG 2.Lz、Cz滤波器。(中间电路) 3.二个三相变流器WR_1、WR_2。WR_1为变频变压逆变器(v.v.v.f)。WR_2是恒频恒压逆变器(c.v.c.f)。 4.控制调节整流器与逆变器用的电子装置。 5.外壳、母线及脉冲变压器、电流互感器等。其整流器部分采用单相半控桥,中间
1987年02期 1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忠礼;
<正> LEMLA1500—T/SP29和LEM LV200—AW/2/SP28分别是8K型电力机车上所用的电流和电压传感器,由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委托日内瓦LEM公司生产。这种传感器具有以下特点: 1)能测量任何形式的电流电压(如直流、交流、脉冲形的电流或电压); 2)初级电路和次级电路间为完全绝缘; 3)精度优于1%; 4)线性度优于0.1%; 5)响应速度快,继电时间小于1μs; 6)频带很宽,为0~100KHz; 7)测量范围和过载能力大; 8)体积小,重量轻(如LAl500—T/SP29与国产测量同样电流大小的直流电流传感器比较,重量轻一半,约为7kg)
1987年02期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肖建平;刘梅森;
<正> 一、前言由于CO_2气体保护焊具有其它焊接方法无可比拟的优点,因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生产这种焊机的专业厂很多,用户购买焊机时随机配有焊枪。这些不同生产厂家制造的半自动CO_2焊枪规格不统一,结构各异,零部件的互换性差,给使用单位在维修和更换时带来许多困难。同时,焊机厂生产的焊枪一般都较重,操作时不够方便灵活。根据我厂自1968年开始应用CO_2气体保护焊以来的现场生产情况,参考各厂家生产的各种半自动CO_2焊枪,设计了细、粗丝两种型式的半自动CO_2焊枪。多年的现场使用证明,这些焊枪具有良好的性能。
1987年02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余伯强;
<正> 一、概述变压器油箱制造中,焊接过程存在的质量问题如夹渣和末焊透等不易检查出,常常待到运输或使用一段时间后才予暴露。因而发生漏渗油现象,严重影响变压器安全可靠的运行。补焊堵漏的工作量虽不大,但辅助工作却非常可观,其耗资远远大于直接费用。如要出动大型起重运输设备,滤油机、存油罐等,牵涉人力也十分多,尤其停车时间所造成的间接损失又与其供电范围有直接关系。如果遇上主变压器,将波及全厂、全系统迫于生产停顿。找出一种快速经济及简便的堵漏方法是十分有价值的课题。
1987年02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德文;
<正> 热电偶是工业生产中用来测量温度和实现自动调节不可缺少的感温元件,它测温范围广,一般为-50℃~+2000℃,准确度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可以实现远距离自动测量和自动调节。通过温度变送器进入微机,可实现集中检测和控制。由于热电偶测温所处的环境恶劣,常在高温高压、酸、碱、盐等有害物质中工作,易造成失准。所以对热电偶进行周期检定是很必要的。为此,原计划到上海自动化仪表三厂购置一套热电偶检定设备,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没有现货。为了满足生产需要于是决定在原有旧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本着节约的原则,购置了一台万分之五的直流低阻电位差计,解决了原不符合标准要求的问题。加装了冷端补偿器。利用一个经过改造的
1987年02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曾玉书;
<正> 木材加工需要大量的带锯条。长期以来,带锯条的生产制作主要靠杠杆机构或偏心轮机构手工冲齿,这种工艺方法生产率低,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及质量也较差。革新制成冲齿机后,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深受生产操作者的欢迎。螺旋冲齿机采用多头大行程的丝杆螺母机构作为主机,配以各种齿廓的冲模,转动手轮不到45°(即1/8转)就可很轻松自如地冲成一个齿。此机构手轮直径为500mm,转动
1987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毕丽君;林生福;
<正> 由于我段刚开通时电网不稳定,经常引起接触网失压的情况。一九八五年由于零压保护系统未能及时动作,共造成8台劈相机单相烧损。最典型的是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九日大同第二发电厂由于二号机组烧损,接触网电压突然下降到5000伏,我段在线路运行中的三台机车共四台劈相机在同一时间内单相烧损,另有两台机车司机发现及时未造成损失。由此可见,目前SS_1型机车所使用的零压保护系统已不能适应现场的需要,必须加以改进。一九八五年七月我们根据张友松同志在《电力机车技术》第一期发表的零压保护系统的改进方案进行了实验,现将实验的情况
1987年02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邓进军;
<正> 1986年8月11日,我段SS_1169机车以速度5km/h,级位2级,在京秦线百子湾站8道挂车。当行至与货物列车相距30米左右时,司机将调速手柄回零位后,突然发现机车速度骤增,位置指示器非但没回零,反而快速上升,当即断主断路器没断开。后又降弓并采取了制动措施。当机车停稳时,机车已与待挂的货物列车相撞。按照SS_1型电力机车的控制电路原理,调速手柄回零,调压开关应快速退回零位。手柄回零后起快升的故障是难以想象的。机车入段以后,我们认真检查了216中间继电器、司机控制器等有关部件,均来发现任何异状,反复进行了上百次进退级试验,果真出现了一次。当调速手柄拉到零位以后,调压开关快速上升,一直升到了第十
1987年02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岛田健夫三;钟延篪;
<正> 1.前言运行中的电动车受电弓,不论什么原因造成损坏,多数情况不至于将故障立刻传递到接触网,为了早期察知受电弓故障,防止受电弓再次受损,试制的在地面用带快门的电视摄象机可将受电弓的静图像拍摄下来并处理此图像的受电弓监视装置,已在铁道技术研究实验室内进行了各种试验,下面介绍受电弓监视装置的概况及室内试验的结
1987年02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政文;
<正> 最近二十年来,一些外国的铁路正在研究提高铁路运行速度达到300km/h以上的问题,并研制高速旅客列车的新型结构。请参看下面一些示例。英国:运行于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克的沿西海岸电气化主干线的地区人口密度大,因而客运量也很大。为了缩短运行时间,以便有条件与汽车运输、航运进行竞争,研制了一种型号为APT的新型电力机车,它的最大速度达250km/h。第一批三列14节车箱的APT-P列车,于1979年在伦敦——格拉斯克线上运行,使用这种机车不需改造线路和信号系统。这条干
1987年02期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