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礼源;
<正> 随着铁路电力与内燃化的进一步发展,对于直流与脉流牵引电动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电力机车不仅将在长大坡道的山区发挥其优越性,而且也将在货运繁忙的铁路主要干线地区发挥其特有的作用,我国除现有的六轴电力机车外,还将生产包括4、6、8轴系列的货运电力机车以及时速达140~160公里/小时的客运电方机车车辆,内燃机车直流牵引电动机正在攻克目前ZQDR—410产品质量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解决目前该型牵引电动机运行中存在的惯性故障,严格工艺纪律,采用先进工艺、改进某些部件的结
1982年02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一飞;邓近祖;
<正> 可靠性问题,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的综合性技术问题。它要求设计、制造和运用各部门共同努力,从而使产品耐久而无故障地工作。在我国铁路运输中为提高电力、内燃机车牵引电机的可靠性,各有关单位正在努力做好这一工作。据统计,广州、济南、北京、丰台及石家庄等五个机务段使用的东风4型内燃机车410牵引电动机的故障率:77年为42%,78年为27.3%,79年为24.2%,80年为22.9%。可见牵引电动机故障占机车故障的比例很大,因而提高牵引电动机的可靠性,降低其故
1982年02期 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程恩清;
<正> 一、前言韶山Ⅰ型电力机车自采用JZ—7型空气制动机以来,因管道清洁度差,导致制动系统及各种电空阀故障增多,直接影响了机车运行的安全。为了提高电力机车质量和运行可靠性,八一年工艺科与铆焊车间密切配合,对管道清洁度问题进行了探讨,研制出一种新的制动管道除锈、防锈工艺,经技术鉴定和生产验证表明:管道喷丸除锈、防锈新工艺具有投资少、上马快、操作简便、清洁度好、生产效率高等特点,解决了电力机车空气制动管道清洁度达不到要求的质量关键。
1982年02期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姚起江;
<正> 一、概述“路徽”是韶山型干线电力机车两端的标志(见图1),材质为铸造铝合金(ZL102),铸件重8.5公斤,要求表面光洁度▽_7,抛光后无任何缺陷。对这一质量要求高的产品过去我们一直采用砂型铸造,铸件在加工后经常发现针孔或缩松现象而报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改进了铸造方法,改用铁模铸造。但由于产品为R1000球形凸起弧面的特殊形状,而相对金属型来说就成了R1000球形凹下的弧面形
1982年02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骆振华;
<正> 一、胶粘剂及胶接技术概述胶粘剂是一种能将各种不同的材料胶接和粘合的物质。在工业生产中经常遇到材料的胶接和粘合的问题,胶接技术就是用胶粘剂来连接的新型工艺,它不同于铆接、螺栓连接和焊接等常规工艺。胶接工艺的优点有下述几方面:1、整个胶接面都能承受载荷,因此机械强度比较高,以抗剪强度为例,胶接与铆
1982年02期 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Eckart Saumweber;Gunthef Winkle Munchen;王日凡;
<正> 在现代化铁道车辆上,电子保护装置、控制装置和调节装置的综合装置正在不断地增加。鉴于车辆功率相应的增长。对于这种装置在精确度、反应速度、可执行功能的数目和实用性方面的要求也提高了。本文通过慕尼黑克劳斯—马菲(Krauss—Maffei)公司制造的采用K—微型微处理机—防滑装置的客车例子,介绍了用这种新型微处理机精心制造的防滑装置以及装置的工艺造型。
1982年02期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松钦;
<正> 一、抛丸除锈工程电力机车车体以前采用水力喷砂除锈,工艺较落后,除锈的质量也不高。去年我厂上马的抛丸除锈设备投产后,不仅解决了水喷砂除锈中矽尘对工人健康的危害,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能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新的抛丸除锈工艺与水喷砂除锈相比具有下列特点:1、除锈质量好。
1982年02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熔模真空吸铸新工艺清华大学和广州精密铸造厂研究成功熔模吸铸新工艺,已投入小批生产。试验和生产证明,此项新工艺的钢水利用率显著提高,铸件充型能力良好,可浇注壁厚为0.5毫米的复杂件;并由于浇注温度可以降低,铸件晶粒细化,改善了铸件质量。
1982年02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